Video Player
S
解說員:逐層剝開這個膠狀的千層糕
才是正確的吃法。
愛德蒙:如果你不剝開就咀嚼,
這意味著你實際上是在縮短你的壽命。
解說員:近80年來,愛德蒙·黃的家族
一直在新加坡製作這些一口大小的美食。
製作它們是文化的一部分,
這種文化可以追溯到約500年前。
娘惹糕對峇南卡人來說具有歷史意義,
一個在當地非常重要的文化群體
在15世紀到20世紀初之間
這個文化群體正在努力讓人們今天記住他們。
他們多樣且色彩繽紛的小吃
是東南亞料理的主食。
但隨著娘惹糕的受歡迎程度上升,
一些店主像艾德蒙一樣擔心
其峇南卡根源將會被遺忘。
艾德蒙:對於我們的生意,我們看到我們自己
不僅僅是一個食品生意,
而是一個傳承的生意。
人們可能喜歡吃它們,
但他們可能不知道背後的意義,
而且他們可能會與這種傳承失去聯繫。
旁白:我們前往新加坡看看
峇南卡文化和製作娘惹糕的藝術
如何仍然存在。
糕是一個廣泛的術語,指的是
在東南亞常見的迷你小吃或甜點,
包括蛋糕、餃子和糕點。
糕的製作方式各不相同。
由該地區的多種文化製作。
新加坡的峇南卡社區製作的糕點
被稱為娘惹糕。
朱基亞特社區
一直以來都是峇南卡文化的中心。
這裡是金珠糕粽店的所在地。
自1945年以來一直位於此地。
這個生意是從我奶奶開始的。
她在一棵榕樹下開始販賣粽子,
這就是我們的起源。
旁白:艾德蒙仍然使用她的食譜
來製作店裡的所有糕點。
今天,團隊正在製作一批
他們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,糕層。
艾德蒙:這是一種九層的蒸蛋糕,基底
由木薯粉、椰漿和糖製成。
在中文中,我們也稱它為九層糕,
意思是九層糕點。
當我們的祖先來到這裡時,
他們無法使用來自中國的食材,
所以他們使用當地的食材
像是椰子、椰絲、棕櫚糖,
然後我們創造出一些看起來像中國的東西,
但它並不是中國的。
旁白:工人們將食材混合
成為糊狀並過濾。
糕層以其色彩繽紛的層次而聞名。
在過去,製作人會使用植物來進行天然著色,
像是蝶豆花來製作藍色的色調。
或是香蘭葉來製作綠色。
但今天,艾德蒙使用商店購買的染料
來讓每一層達到完美的紅色或綠色。
每一層必須逐一蒸熟。
然後工人們重複這個過程
倒入和蒸熟八次。
在這個步驟中,時間是關鍵。
如果太早倒入一層,
顏色可能會混合在一起,毀掉整批。
所以工人們小心地蒸熟每一層。
精確蒸五分鐘,溫度為100攝氏度。
因為不含防腐劑,
這家店每天只製作約320塊糕點。
我們儘量不賣太多,
因為這些產品不能保存太久。
最好在生產當天食用,
而且最好是新鮮食用。
解說員:吃糕點也有特定的方式。
艾德蒙:你要一層一層地剝開。
不同顏色的糕點
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不同階段。
如果你不剝皮就咀嚼,
這意味著你實際上是在縮短你的壽命,
因為你錯過了生活中太多的東西。
艾米:我從四年前開始吃糕點。
一開始,我只是手動拿起來
然後直接放進嘴裡。
但在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
我應該一層一層地剝開並品嚐味道後,
我才意識到我吃過糕點。
自四年前以來一直錯誤地吃著。
愛德蒙:我奶奶在去世之前,
她會說,要像糕點一樣生活。
你知道,即使你遇到困難的時期,
也要繼續剝開那一層。
你最終會看到明亮的顏色。
解說員:研究人員認為糕點
起源於中國南部的福建,
並由移民到馬來西亞的中國商人
首次引入東南亞。
在15世紀期間。
這些商人與當地的馬來婦女結婚,
及其後裔,被稱為海峽華人或峇峇娘惹,
保留了他們的傳統,
包括製作娘惹糕點
用於慶祝如農曆新年等節日。
當英國在1819年於新加坡建立港口時,
許多峇峇娘惹為了貿易機會而移民到那裡。
他們流利地使用中文、馬來語和英語
幫助他們成為中介商。
在殖民時代,成為英國人和當地人之間的中介。
到20世紀初,他們成為
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
在整個地區貢獻了自己獨特的藝術、
時尚、建築和美食。
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佔領新加坡
對社區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。
許多峇峇娘惹,包括艾德蒙的祖母,
失去了財產
並不得不出售他們的財物以求生存。
艾德蒙:在戰爭期間,
她不得不努力為自己謀生,
而她當時唯一擁有的技能是
是傳承給她的烹飪技能。
從她的外祖母那裡傳承下來的。
這並不是為了做生意。這真的只是為了生存。
旁白: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
也標誌著新加坡現代化的轉變。
許多峇峇娘惹將他們的傳統拋在了身後。
到了1970年代,這個社群瀕臨滅絕。
對於艾德蒙的祖母和其他峇峇娘惹來說,
銷售她們的娘惹糕點是一種謀生的方式,
同時也保持著她們的文化活力。
而艾德蒙正在努力以她的名義做到這一點。
艾德蒙:嗯,我的奶奶沒有受過教育。
但她通過她所知道的事情教導我們,
像是糕點、餅乾和粽子。
旁白:這些粽子,或稱為糕粽,
自從店鋪開業以來,一直以相同的方式製作。
工人們首先用香蘭葉包裹米飯和肉。
並將它們包裹成金字塔形狀。
然後用一根小繩子將粽子綁起來,
煮一個半小時。
現在,糕粽是店裡的暢銷產品。
艾德蒙:在非節慶期間,
我們每天大約生產1000多個。
在節慶期間,你會看到我們
生產超過幾千個,
也許每天有10,000、20,000、30,000個。
旁白:在幾十年裡,
娘惹糕從一種峇峇娘惹的美食
變成了新加坡所有東南亞人都喜愛的主食。
艾德蒙:我們是一個自1945年以來就存在的品牌。
所以基本上,你會看到我們
是一個與新加坡共同成長的品牌。
我們真的很幸運,因為在幾代人之間,
我們有很多新加坡人和外國人支持我們。
旁白:但因為糕點變得越來越受歡迎,
有些人將其視為新加坡的美食
而不是峇峇娘惹的美食。
艾德蒙擔心其峇峇娘惹的根源
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被遺忘。
艾德蒙:所有這些峇峇娘惹的故事,
都告訴我們如何生活。
有一天,如果這些故事不再被分享,
那麼我擔心的是,是的,人們可能會喜歡吃它們,
但他們可能不知道背後的意義,
而且他們可能會與這份傳承失去聯繫。
旁白:這就是為什麼他認為在他能夠的時候
與他人分享峇峇娘惹的歷史是如此重要。
金珠粽子合作了
與新加坡政府合作
將其餐廳的一部分轉換為
轉變為一家精品店和博物館。
訪客可以參加導覽團以了解有關
峇峇娘惹文化的不同面向。
收藏品包括家族傳家寶,
藝術和傳統服飾。
愛德蒙:這些物品中的很多要麼來自我的祖母
或者,最近有很多家庭
不再希望保留這些物品的家庭。
我們實際上是直接從他們那裡購買的。
如果他們不再想保留這些物品。
我們在這裡分享故事。
我們教人們如何享用這些食物。
我們教他們有關歷史的知識,
為什麼我們以特定的方式吃某些食物。
這真的很重要。比起食物,
你知道,我們想成為這些文化的守護者。
我們想要推廣峇峇娘惹的文化遺產。
旁白:艾德蒙並不是唯一一個
致力於保護這種獨特文化的人。
自1980年代以來,保護者
和新加坡政府
一直在努力推廣峇峇娘惹文化。
今天,新加坡擁有
多個政府支持的峇峇娘惹博物館
和像金珠糕廠這樣的展覽,
以及旨在
保護峇峇娘惹建築的計劃。
艾德蒙:峇峇娘惹社區,或這種文化,
並不是關於種族的婚姻。
它主要是關於文化的婚姻。
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個概念
並幫助更多的人理解它,
基本上在新加坡的我們所有人,甚至在東南亞,
都可以接受並分享這種文化。
自從我了解到我的傳承以來,
它給了我身份認同。
我知道我的傳承。我知道我的文化。
我將永遠記得這是我的家,
我將永遠需要回到這裡。
旁白:他的希望是下一代
能夠理解歷史
在他們所知道和喜愛的糕點背後。
傳承祖母的遺產
是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式。
愛德蒙:以同樣的方式,故事被傳承給她,
她也將這些傳承給我們,傳遞給這一代。
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分享這個故事。
與未來更多的世代一起分享。